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公共管理类 >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 > 学习指南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本书是一本体例、观点新颖的社会学概论教程,在系统讲述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探讨了社会学的中国化的问题。全书内容充实,除讲述基本理论外,还附有精彩案例。本书深入浅出,阐述清晰明白,既可作为社会学专业教程,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非社会学专业公共课教材使用。 

《社会学导论》历经4次修订,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分别于2004年、2012年、2014年出版。其主要内容分别简介如下: 

1.《社会学导论》(第4版,孙立平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全书共分为13章,系统讲述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并特别探讨了社会学的中国化的问题。本书主编孙立平教授是社会学界的知名学者,书中融入了他的诸多新颖创见。全书内容充实,除讲述基本理论外,还附有精彩案例。本书深入浅出,阐述清晰明白,既可作为社会学专业教程,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非社会学专业公共课教材使用。 

2.《社会学导论》(第3版,孙立平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导论(第3版)》的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学的视野,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社会学与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化,文化的含义与特征,文化的构成与功能,文化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等内容。 

3.《社会学导论》(第2版,孙立平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相较于初版,为了适合读者的特点,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简化了部分概念以及对概念的更细致的辨析;增加了如何用社会学的概念和范畴分析社会现象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用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着力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与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以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理解。

 

◇ 作者简介

1.基本信息

 孙立平,男,辽宁省人,1955年5月7日出生。

 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81年入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学习。1982年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被《南风窗》评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 

2.研究领域  

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以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称。他在《财经》杂志举办的“2013:预测和战略”年会上发出的盛世危言,一如既往,极具震撼力。 

在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现代化。曾出版《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与探索》等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其间,提出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等理论。特别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90年代之后,研究的兴趣逐步转向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相继发表《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合作)、《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民众互动关系的演变》等论文,并提出了“总体性社会”、“总体性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等重要概念和理论。发表在《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和隐患》(合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研究方向主要是转型社会学。其主持的大型研究计划“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关注的是作为一种文明的共产主义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运行逻辑。另外主持的“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和“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则关注于“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的转型过程。  

3.个人履历   

1999年,在北京大学“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

2000年,与其同事和学生一起在《清华社会学评论》上发表“当代中国农村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一组文章;

2001年,在“过程—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践社会学”,倡导对中国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研究。《迈向实践社会学》发表在《学海》2002年第三期,《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五期;

2002年,在有关研讨会上宣读了《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长篇研究报告。是为研究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第三个系列报告,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2003年,出版《断裂——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一书,其中“断裂社会”的理论观点被海内外报刊广泛转载。同年提出“新失业群体”的概念;

2004年,出版《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和《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提出社会断裂的基础是社会权利的失衡。

2005年,在《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中提出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理论、发展理论、转型理论的构想;出版《博弈:断裂社会中的利益冲突与和谐》,提出利益博弈开始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和形塑利益格局的重要机制。

2006年,出版《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提出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和重建社会基础秩序,并以此对“制度是如何失败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提出以延长社会学核心概念解释链条的方式,强化社会学学科的解释力度,以适应社会转型对社会学的新挑战。

2009年,出版《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提出在关于稳定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即用秩序思维替代稳定思维。我们要准确判断中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的性质,准确判断社会发生大的危机的可能性。在这个前提下,用充分的自信来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时代。作者认为,我国社会的冲突是基于利益的冲突,利益冲突是理性的冲突、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我们的任务不是消灭这种现象,而是要为这种现象的发生设立规则,为这种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化地方法。 

4.主要著作

《社会现代化》

《发展的反省与探索》

《传统与变迁》

《断裂》

《转型与断裂》

《失衡》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