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公共管理类 >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 > 学习指南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是一部主要适用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层次的社会保障基础课程教科书,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本书构筑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突出地强调了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阐述性与启发性相结合,更加符合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计十二章。上篇为基本理论篇,阐述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发展进程、理论基石、相关关系、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立法与管理等,旨在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知识;下篇为制度实践篇,介绍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等在内的制度安排及实务知识,旨在从宏观和总体角度提供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知识。

 《社会保障学》在编写伊始,即确定了六条编写原则:

1.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对知识体系的要求,确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充分满足该专业的学历教学和专业人员知识培训的需要。

2.以服务于全国所有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为目标,动员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编写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种教材既系统地阐述该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又与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实践紧密结合。

4.立足现实,反映前沿,力求创新。在教材建设中,既反映已经成熟或公认的理论与学术思想,又能够反映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体系、结构框架、体例格式和写作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

5.避免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过多重复。作为一套完整的专业教材体系,虽然教材之间内容有所重复难以完全避免,但各门课程的设置又必然具有自己的核心内容和知识要点。因此,教材与教材之间强调相互配合,重点突出,避免以往教材之间内容大量重复的现象。

6.立足高起点、权威性。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以往出版的劳动人事、劳动经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教材,以及其他高校零散出版的相关教材基础上,立足高起点、权威性来建设“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与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有着如下三个显著特色:

一是作为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保障基础课程教科书的定位非常明确,既系统阐述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制度实践知识,又不琐细,在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保障专业领域的同时,又给其他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及教科书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二是坚持社会保障专业视角,力求引导学生与读者确立正确的社会保障理念和把握正确的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避免片面的效率观、市场观等的误导,体现了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阐述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体例结构有所创新,不是提供死板的知识,而是在阐述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及其内容的同时重视利用鲜活的材料,每章附有的相关案例既能给人以相应的启迪,又能增进读者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与理解。 

本书同时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及人口与社会学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亦适合所有对社会保障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 作者简介

1.基本信息   

郑功成教授,男,1964年生,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长期从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项目研究的首席专家。

出版过著作30余种,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外报刊及文籍发表学术文章约400余篇。  

2.个人履历  

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1985.7—1995.4,武汉大学经济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5.5—2000.5,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教授,兼武汉市政协常委及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2000.5—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等;

2003.3—至今,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其中,2011.8—2013.1挂职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研究方向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灾害保险理论与实践

慈善事业理论与政策

劳动就业理论与政策 

4.社会兼职  

国务院医改首届咨询委员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 

5.主要作品  

学术专著

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

2.《当代中国慈善事业》

3.《中国社会保障30年》

4.《多难兴邦:新中国抗灾60年史诗》

5.《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

6.《关注民生:郑功成教授访谈录》

7.《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

8.《灾害经济学》

9.《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

10.《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

11.《中国社会保障论》

12.《中国救灾保险通论》

13.《中国灾情论》

14.《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

15.《责任保险理论与经营实务》 

主编

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1—4卷)

2.《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系列)

3.《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上、下)

4.《中国灾害研究丛书》

5.《保险学》

6.《社会保障学》

7.《财产保险》

8.《全球化下的劳工与社会保障》

9.《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

10.《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6.学术成就  

郑功成教授主持过国家战略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与决策咨询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以及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多个中央部委及湖北省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的重要科研项目30多项。

荣获过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第九、十、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孺子牛金球奖荣誉奖,全国挑战杯园丁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全国性或省部级学术与教学奖励,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是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7.人物观点  

1.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全体国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各项生活保障措施的统称,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

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的路径,即是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发展。2009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保障惠及全民的广度显著扩张的事实,则表明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一个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形成,这应当是近几年国家发展进程中最为重大的成就。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确实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利益分配格局与分配方式,这在世界社会保障史上是过去不曾有过的,也是未来不可能再现的。

4.人类迄今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平等与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自由与发展是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国民福利则是个人自由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才促使资本主义由野蛮时期进化到文明时代,才使人类同情弱者的慈悲意识转变为正义化的公理。我们不应当将福利社会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而是需要客观而准确地描绘福利社会的美好蓝图,理性选择迈向福利社会的路径,给人民以安全的、长远的美好预期和对未来的充分信心。

5.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里,人人能够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合理地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同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实现互助共济。最终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帮、贫有所济、孤有所助、伤有所治、残有所扶、死有所葬、遭灾者有救助、失业者能解困”等目标,引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带来持续的动力。这是值得我们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社会!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