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公共管理类 >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 学习指南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是新编大学社会学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内容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各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使读者能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到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作者还结合自己二十几年学习、实践、讲授和研究社会调查方法的经验体会,介绍了许多专门的方法和技巧。

全书体系科学规范,内容取舍恰当,语言简明易懂,适合作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教材和研究生、专科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十分便于实际调研部门人员和对社会调查感兴趣的其他读者自学及实践参考。 

本教材修订经过第1版,第2版,第3版,第4版第5版,分别出版于1996年、2001年、2005年、2009年和2014年。各版本的主要内容和修改内容如下: 

1.《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5版,风笑天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次修订,对“文献查阅”“问卷设计”“资料收集”“撰写调查报告”四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增删;对其他存在不足章节(如“抽样”“测量”等)内容补充和完善;对全书中不严谨、不恰当、不完善的表述进行了删改和补充。 

2.《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3版,风笑天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次修订几乎每章都有改动,但较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调查课题”一章中,根据实际教学和调查研究的实践,增加了“课题类型”和“文章查阅与选题”两小节,前者介绍了理论性调查课题和应用性调查课题的区别,后者则介绍了文献查阅与选题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这些将会对读者特别是初学者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二、“调查设计”一章中,删去了“时间框架”一节。因为社会调查通常指的就是一次性的、一个时间点上的“横向调查”,它所测量的的就是社会现状或社会事实的静态的横剖面;当然,在一个长期的、大型的社会研究项目中,研究者可在若干个不同时间点上作几次“横向调查”,并以多个“横向调查”的资料构成一个“纵向研究”,但就每一次的调查来说,依然是一个时间点上的和横向的。

三、“抽样”一章中,作者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实用性。一是对大规模调查常用的“PPS抽样”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写,力图将PPS抽样的原理介绍得更清楚,更明白;二是在“户内抽样”的内容中增加了调查实践中常用的生日抽样法;三是在“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一节中,加进了笔者自己从实践经验中总结的样本规模类型。所有这些改变都将使得抽样一章的内容更加面向实践,面向实用。

四、“测量”一章中,“操作化”一节被提到“量表”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两节的前面,这样的调整使得读者学习时在逻辑上会更加合理。本章节讲的主要是社会调查中的概念测量,对于相对简单的、相对具体的概念,可以只用一个或几个指标来测量;而对于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以及人们的态度、意见这些内在的东西,很难用单一指标来测量。在某种意义上,量表也是概念操作化的一种方式和结果。

五、“资料收集”一章中,“电话访问”一节几乎完全重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中,电话访问的方式开始出现在国内一些大的城市中,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市场调查机构也开始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笔者也曾实际进行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调查的工作,具有了一些实际感受。同时,笔者也对这种资料收集方式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这种修改使得本教材在这方面能够跟上社会调查发展的要求。另外,这一章还增加了“调查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一节,使得资料收集工作的内容更为完善。

六、“附录”部分也进行了一定改动。一方面,将调查方案的实例换成最近调查中实际运用的方案;另一方面,将全书各章节出现的基本概念连同它们的定义集中到书后作为附录,一边与读者查阅和复习。 

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2版,风笑天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次的修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一是在“资料收集”一章中,删去了实际上不应属于本书内容的“无结构式访问”一节,使得全书的内容与书中关于社会调查方法的定义更为一致,也是全书的内在逻辑结构较以前更为严密。同时,在该章中,相应地增加了资料收集过程中使用技巧的介绍。

二是在“抽样”一章中,增加了对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正态分布的特征等基础知识的介绍,这样做将更加有利于读者对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以及对后面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这一章中,还增加了实际调查中常用的PPS抽样方法和户内抽样方法,使得抽样方法的实用性更为突出。

三是在“测量”一章中,对量表一节进行了补充和修订,特别是补充了选择量表项目的具体步骤、计算项目分辨力的方法等内容;同时增加了操作化的实际例子。这些同样有助于社会调查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是在原书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之间,增加了“SPSS基本应用”一章新的内容。增加这一章的目的,是为读者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的问卷资料进行分析提供指导和帮助。本书初版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不足的方面,即从问卷资料到统计分析的过程中缺少一个中间环节,读者学了调查的方法,得到了大量资料,但却又无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也无法进行运用。通过增加这一章,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广大读者能够在本书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从问卷资料到计算机辅助统计分析的全部工作。

五是书中对社会调查方法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全部给出了对应的英文名词,以帮助读者进一步阅读和理解英文著作;同时,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增加了“基本概念”和“思考与实践”两个小栏目。“基本概念”栏目是将本章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专门列出,以便于复习;“思考与实践”栏目中则列出了若干个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主要用来考查对关键内容掌握情况、启发和训练综合思考能力、指导动手实践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六是在书中的附录部分,增加了研究设计方案的实例,补充了必要的统计数表。同时,在全书的最后面,又按照学术著作的惯例,专门列出了本书的中英文主题索引,以便于读者检索和查阅。

 

◇ 作者简介

1.基本信息  

风笑天,男,汉族,1954年7月22日生于湖北武汉市,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北美华人社会学协会(NACSA)中国大陆协调人。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学研究方法,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

讲授的主要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中国家庭与人口问题研究》等。 

2.个人履历  

1978年3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大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8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班,1987年7月毕业,同时考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1990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2年~1994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工作;

1987年6月被评为讲师;

1993年1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3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2001年,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工作;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113人才工程”1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

2001年起至今,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 

3.兼任职务  

1996年以来,先后受聘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荣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曾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方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湖北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组成员(哲学、社会学组副组长)、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口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武汉市社会保障协会副会长;

华中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学院院长、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社会学系主任、社会调查中心主任等。 

4.主要作品  

著作与教材

已出版《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等4部学术专著,主编著作、教材5部,合著、参编著作、教材11部。

1、《社会的印记》(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社会调查方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修订版)(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

4、《新世纪中国社会学》(2006-2010),(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信息时代新青年议题:理论、政策与实务》(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9、《社会学》(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社会学导论》(第二版)(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1、《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12、《青年文化与价值观30年变迁》(参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8)

13、《中国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4、《南京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参编),南京出版社,(2008)

15、《全国高等院校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家庭变迁》(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17、《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定性研究方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19、《社会研究方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1、《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2、《简明社会学研究方法》(编著),华文出版社,(2005);

23、《中国独生子女:从小皇帝到新公民》(主编),知识出版社(2004)

24、《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5、《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6、《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7、《社会学研究方法》(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8、《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9、《社会管理学概论》(参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0、《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1、《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2、《当代中国社会学》(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3、《社会学导论》(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4、《社会学方法教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5、《蜕变中的中国家庭》(参编),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

36、《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7、《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8、《社会学》(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

39、《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自学考试指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0、《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4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42、《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3、《透视社会的艺术-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44、《社会学教程》(参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89)

45、《新思维与大改革》(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46、《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参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47、《当代社会调查科学方法与技术》(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

48、《调查研究知识手册》(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 

学术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北京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如:

1、《The changing lmages of Wowen──An Analys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Chinese Wowen》,《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May-June,1993年。

2、《我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的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学研究》,1989年4期。

3、《十年来青年问题社会调查的对象与内容》,《青年研究》,1993年7期。

4、《十年来青年问题社会调查的方法》,《青年研究》,1993年9期。

5、《变迁中的女性形象》,《社会》,1992年7期。

6、《优良问卷的标准》,《社会》,1989年7期。

7、《这样的调查不能反映客观现实》,《社会》,1987年5期。

8、《二加一家庭》,《光明日报》,1993年2月。

9、《论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特征》,《社会学研究》,1992年1期。

10、《独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愿》,《人口研究》,1991年5期。

11、《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5期。

12、《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现状分析》,《江海学刊》,1990年1期。

13、《独生子女对当前小学教育的影响》,《华中师大学报》,1991年3期。

14、《论问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华中师大学报》,1989年6期。

15、《什么是社会调查》,《青年研究》,1993年2期。

16、《问卷法》,《青年研究》,1993年5期。

17、《撰写调查报告》,《青年研究》,1993年5期。

18、《浅谈当前抽样调查的若干失误》,《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9、《论人的社会化之特点》,《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3期。

20、《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上),《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4期。

21、《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中),《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6期。

22、《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下),《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0年1期。

23、《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增刊)。

24、《父母眼中的独生子女》,《社会》,1991年7期。

25、《有关问卷设计的几个问题》,《统计与决策》,1987年5─6期。

26、《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福建论坛》,1995年5期。

27、《问卷设计在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论坛》,1989年4期。

28、《城市住房建设应考虑社会因素》,《开发》,1989年2期。

29、《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特定环境》,《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5期。

30、《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及原因分析》,《福建论坛》,1991年2期。

31、《独生子女家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5期。

32、《共处与分离: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形式初探》,《人口与经济》,1993年2期。

33、《论独生子女父母角色的特点》,《华中师大学报》,1993年2期。

34、《如何把社会调查做得更好》,《青年研究》,1993年12期。

35、《问卷调查中阻碍合作因素浅析》,《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8期。

36、《姓氏之争引起的思考》,《社会问题导报》,1986年16期。

37、《结婚为何成为爱情的坟墓》,《婚姻与家庭》,1986年9期。

38、《要为回答者着想》,《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6年6期。

39、《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社会》,1986年4期。

40、《武汉青年工人婚恋情况调查》,《青年研究》,1985年2期。

41、《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法》,《社会学研究》,1994年3期。

42、《近五年社会学方法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1995年1期。

43、《他们信息世界的另一半》,《青年研究》,1995年第6期。

44、《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社会学研究》,1993年1期。

45、《家庭及社区因素对小学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3期。

46、《社会调查方法还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47、《城市居民闲暇生活质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3期。

48、《武汉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浙江学刊》,1997年3期。

49、《近十年来我国社会学实地研究评述》,《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

50、《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其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关系》,《理论月刊》,1998年8期。

51、《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与方法修养》,《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52、《我们的方法水平可以打几分?》,《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3期。

53、《虚拟社会化与21世纪青年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12期。

54、《十年来国内费孝通研究述评》,《江海学刊》,1999年5期。

55、《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6期。

56、《社会学方法二十年:应用于研究》,《社会学研究》,2000年1期。

57、《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与结构》,《社会学研究》,2000年4期。

58、《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59、《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

60、《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青年研究》,2002年第8期。

61、《生育政策与青少年教育》,《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9期。 

5.获得荣誉   

1、2012年,论文《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获得“北京陆学艺社会学基金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

2、2012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

3、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本科精品教材”(个人)

4、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

5、2008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排名1/5)

6、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1/5)

7、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排名1/5)

8、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

9、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

10、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

11、2006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

12、2005年,论文“英克尔斯现代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获得江苏省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

13、2005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获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5)。

14、2004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2/5);

15、200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第八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个人)

16、2003年,“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一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17、2003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18、2001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获得湖北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个人)

19、2001年,“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一文获武汉市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

20、2000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

21、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

22、1998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1997-1998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个人)

23、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11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个人)

24、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个人)

25、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个人)

26、199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度“华为奖教金”;(个人)

27、1996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个人)

28、1996年,“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特征”一文获《社会学研究》创刊十周年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个人)

29、1995年,《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个人)

30、1995年,《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获湖北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著作类)三等奖;(个人)

31、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个人)

32、1989年,在北京大学荣获“首届光华博士奖学金”;(个人)

33、198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首届严景耀奖学金一等奖”;(个人)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